夜读丨人最大的教养,不仅是礼貌和客气

人气:107更新:2020-06-18 23:41:40

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民生周刊

《菜根谭》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世间最好的事物,往往并不起眼,但却能越看越顺眼。做人一样,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并非刻意藏拙,只是他们的行为不是为了夺人眼球,而是让人舒服。

眼宽容景,心宽容人

曾国藩说,“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心胸狭窄的人,大多没有成熟的见识,没有卓越的远见,没有慷慨的气概。

心不宽,路便窄;心一宽,天地宽。

西晋有位名士叫王戎,据传他的家中有几棵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儿大味道甜,卖得十分好。

王戎见李子这么好,虽有意将李子拿去出售,可又担心别人买了李子将核留下也栽种出这么好的李树来,怎么办?于是他在出售前,用细钉在果实上打孔,贯通李子核,破坏核的生长活力。

后来朝廷下诏广纳贤士,有人举荐了王戎。而就在王戎一只脚即将迈入朝堂时,有人将他给李子钻孔的事透露了出来,最后竟上达天听。

皇帝想:“一个如此狭隘的人,如果让他当了官,简直就是国家的悲哀,民众的不幸!”

王戎平步青云的道路就这样断绝了。

许多时候,一个人为自己考虑太多,对别人计较太多,很容易就变成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渐渐地,他社交的圈子会变小,朋友会变少,名声会变坏,形象也会随之崩塌。无形中,他的这条人生之路便越走越窄了。

相反,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会多替别人着想,不计较太多,不蝇营狗苟,不争先恐后。渐渐地,他的圈子会变大,朋友会变多,名声会更响,形象会更加光辉。自然而然地,人生之路将越走越开阔。

心宽路自宽,一个人心胸的宽窄决定着他人生道路的宽窄。只有先把心灵世界开拓宽广,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放低姿态,谦逊待人

《三国演义》里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所谓高人,大多是民间的“俗人”,不显山不露水,待人平和,偶尔自谦或“自损”,却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他们不会为了拔高自己,在言语上占人便宜;更不会嘲笑别人,以势压人,以获得心里上的痛快。相反,他们深深懂得自身的优势,会让人倍感压力,心生不自在,必须小心谨慎才不会招致反感。

无论多么厉害的人,只要有吹嘘自己的毛病,都难以招人待见,没有人会宽容到乐于见人夸大自己。

多一些随和,多一分谦虚,并不会减少自己的风采。毕竟,随和的本质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把“能人”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下来,放低姿态,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尊重:因为重视,才会对你客气,让你觉得宾至如归。

可惜的是,许多人以为,人的尊重等同于优越感;自视甚高,别人却并不买账。殊不知,放低姿态,藏好夸大的优越感,得到的才是真正的认同、切身的尊崇。

让人舒服,自己舒服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人心是相互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取决于自己怎样对待别人。

说话尖酸的人,就不要期望别人待己宽和;处处给人难堪的人,就不要奢望别人温和待己;为人强势的人,就不要苛责别人咄咄逼人。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待人留余地,自己才有退路。人与人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容貌、能力,还是为人,都不甚相同,但这不是我们使别人为难、狼狈的理由。

正如有人所说,“让人舒服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我,不是放弃或丧失自我,而是:即使我不认同你,也要给你足够的尊重。

我们无法喜欢世上所有人,也无法让所有人喜欢我们自己,而自己所能做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减轻各自的负担,舒舒服服地相处。

让人舒服,自己也乐得舒服,才是真正的双赢。

禅宗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一个人的心是干净的,便看不见人与人的是是非非,便不会随意与人起争执。

这是为人处世的包容心。因为没有敌对的心念,待人舒服,所以不易滋生烦恼。

所谓“仁者无敌”,便是如此。

主播:蕙子

媒体人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