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了解“上瘾机制”,不打不骂让娃远离手机

人气:30更新:2020-06-18 13:28:53

对于现代人来讲,身边一直隐藏着一个“时间的小偷”,那就是手机。很多人从没有意识到,一天24小时究竟有多长时间花在了刷手机上,早晨睁开的第一眼,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摸手机。晚上睡前,也是伴随着手机入睡,就连吃饭的时间,手机要么陪着你刷剧、要么看小说

不得不承认,这几乎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真实状态。试想我们的孩子,每天看着这样的父母,该如何不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该如何要求孩子不沉迷于其中呢?而孩子因为大脑发育不成熟,自制力比成年人更差,所以更容易上瘾和沉迷其中。

手机对孩子有哪些伤害?

一、影响身体健康

长期玩手机最直接的伤害就是眼睛,当孩子长时间盯着手机看,会造成眼睛疲劳,更容易出现近视。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现在的校园中走一走,会发现现在戴眼镜的孩子占很大的比例,这与平时接触手机、电视、电脑这种电子设备脱不开关系。长期玩手机,孩子的姿势要保持低头、坐姿不正确,可能造成脊柱变形,由此可见,手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绊脚石。

二、影响思维模式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艾布·拉姆森教授,曾经就孩子玩手机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长期玩手机的孩子,性格更容易怯懦、孤独、偏执。这是因为手机的存在,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模式,长期玩手机让孩子缺少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因为用传简讯打电话的方式,让孩子在做事上只要求速度,而没有准确性。

三、模仿不好的行为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孩子很难分辨,很容易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孩子可能因为手机的更新迭代,变得容易攀比,所以才会出现卖肾买手机这种闹剧!除此之外给主播刷礼物、为游戏充值等等行为,无论是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了解“上瘾机制”,不打不骂让娃远离手机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危害我们都懂,但是孩子就是爱玩手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却没有效果!那不妨先了解一下“上瘾机制”,或许能给你打开一扇大门。

什么是“上瘾机制”?这是由美国作家尼尔·埃亚尔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商业中运用的一种机制,让用户对一个产品养成使用的习惯,并且最终依赖产品的一种机制。这并不神秘,是很多商家都懂的一个道理!上瘾机制包括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拿吃火锅为举例,如果天气特别冷,这个时候你在下班时,电梯里正好放的是火锅的广告,这个时候你吃火锅的欲望就被触发了。接下来你就会去吃火锅,然后如果这家火锅很好吃,并且还赠送了你一张100元的消费券,这就是得到了多变的酬常,下次你吃火锅就会再去这家店,就增加了投入。增加的投入越多,你最后就会越依赖这个产品,就形成所谓的“瘾”。

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的道理,家长要找到什么因素,能够触发孩子想玩手机,我生活中总结了有这么几点:1、父母总是玩手机,让孩子产生了兴趣。2、看到别的孩子用手机看动画片。3、喜欢的游戏更新升级。4、同学们邀请一起游戏“开黑”。5、空虚、无聊。

当孩子能够找到触发孩子玩手机的因素时,生活中就要尽量避免,这也是让孩子远离手机的根本方法。其次家长要把手机所能给孩子“多变的酬赏”减少,而增加不玩手机以后的酬赏。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不玩手机是一种痛苦。

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提高玩手机的成本!比如给手机设上一个孩子无法破解的密码,孩子试来试去自己也烦了。或者将家里的WIFI密码偷偷改掉,这样也能提高玩手机的成本。家长还可以立一个玩手机的规矩,手机可以玩,但是可能要帮妈妈做家务、背5首古诗、做3张卷子,一定要提高手机的成本,让孩子自己觉得不值。

当然除了增加孩子手机使用的成本以外,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家里成天捧着手机,却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让家中尽量没有触发孩子想玩手机欲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让高质量的陪伴,成为对于孩子来说较高的“酬赏”。

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到户外去运动,比如踢足球、跳绳、赛跑,这些运动不但能让孩子远离手机,还能锻炼身体。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中玩一些益智游戏,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企鹅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