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失败无数次?那是你不懂这五条黄金法则

人气:50更新:2021-10-15 08:50:18

周日,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朋友诉苦说她的孩子总是不听她的,每次都要动手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图,直言立规矩不容易。

其实,因为立规矩而头疼的不止这位朋友一个人,不少朋友曾向我倾诉过其因给孩子立规矩而产生的烦恼。

综合这些朋友的言语,都反映到孩子面对规矩执行时往往会使用撒泼来应对。面对孩子的撒泼,朋友们普遍反映没有办法,只能妥协,不然任其撒泼下去,只会更难收场。

朋友们咨询我该怎么办?

其实要想立规矩,父母不能盲目,应该谋定而动。如何谋定而动?作为父母,应该在掌握以下5个黄金法则的基础再订立规矩:

法则一:规矩不等于禁止。

立规矩,不是罗列“禁止”。单纯的禁止,只会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上有一个“潘多拉效应”,即越是禁止做某件事情,越是能够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动力源泉,越是父母明确并多次强调禁止的东西,孩子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越是对父母的“禁止”感兴趣,会不断地在脑海中“滋生”想去探寻的念头。

当孩子“探寻”的念头出现,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去“尝试”,哪怕会遭来父母的怒斥和责打,他们也会“乐此不疲”。所以说,孩子们很多的“犯错”,并非故意,而是源自好奇。

心理学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起来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因此,好奇的根本是源于未知,行动的动力是想了解。

作为父母,立规矩,不该是单纯的“禁止”,说的更明白点就是不应该是简单到一句话的命令式“禁止”,应是具体的能够让孩子了解规矩背后蕴含的“对错”和道理,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创设的情景还原让孩子明白如果自己不遵守规矩后“品尝”到什么样的“恶果”。这样详细而具体的规矩“诠释”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去遵守。

法则二:规矩的执行要循序渐进。

民间有句话叫“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很值得父母去学习和理解。我或看过或咨询过朋友们给孩子立的规矩,第一感觉就是朋友们确定的规矩太快了,快到孩子根本无从跟上。

举个例子,孩子将玩具玩的满地都是,妈妈给孩子定了一个规矩:你每次玩完玩具,必须全部收拾好。规矩看起来定的很好,但是孩子一次都没有执行过。为什么这个规矩难以得到执行?最根本的还是孩子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整理起来很难,孩子不愿意也不想整理。再加上孩子知道自己即便不整理也没有关系,妈妈会整理。正确而行之有效的规矩,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推进。如果我是这位妈妈,会先让孩子收拾玩具最少地方。玩具少,收起来快,孩子即便不喜欢也不会拒绝。等到孩子收拾完,父母应肯定加鼓励。这样孩子就有了动力,然后一边慢慢加码,一边建议孩子“如果你每次玩完玩具都能及时收拾好就不需要再来收拾哦”。慢慢的,孩子也就不会乱扔玩具了。

这个案例里其实包含了心理学里的“登楼梯效应”。登楼梯时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所以说,作为父母,在给孩子订立规矩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万万不能追求“一步到位”,给孩子订立的规范和目标,应该由易到难、从小到大,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做好。

法则三:规定执行上要坚持原则。

很多规矩之所以父母执行不下来,根本原因是父母在执行时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我曾遇到一个妈妈给孩子定了规矩不让孩子看平板玩手机。这个规矩定了很好,但是根本执行不下去。这位妈妈都说孩子每次都耍无赖什么的,还说打了多少次都没用。就我观察之所以执行不下去,还在于她自己就先破坏了订立的规矩,每次带孩子外出吃饭,只要孩子吵闹不堪,自己又管不下来的时候想到的办法就是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这样孩子就不吵了。仔细想想,能怪孩子么?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事实在规矩的执行上,不也存在这样的效应么?就像在我说的这个案例上,正因为妈妈不断地破坏订立的这个规矩,孩子对这个规矩也不会心存畏惧,只会觉得“妈妈能破坏我也能破坏”。

当然,在规矩的执行上,不仅仅父母要不去破坏规矩,尤其是自己去破坏,更要在孩子触犯的时候,一次一次及时的予以纠正,不能因为孩子的撒娇或者说犯的错较小就不予理会。只要父母一次不予理会,孩子就会一次次的去破坏规矩,不予遵守。所以说,在规矩的执行上,父母要坚持而坚定。

法则四:在规矩的制定与执行上,父母及家人要统一思想。

在不少家庭,规矩之所以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父母中一个人或者说其他的家人喜欢唱反调,比如妈妈不允许女儿吃雪糕,可是爸爸却给孩子买雪糕,孩子在吃的时候,又被妈妈怒斥制止。说真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为这个孩子委屈,究竟该听谁的呢?爸爸的,还是妈妈的?

这在心理学上,恰恰就是“手表定律”: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当他戴着两块手表,却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而这种父母及家人的教育方向不一致普遍存在。正因为父母及家人在育儿意见上的不一致,让一些孩子钻了空子,他们会利用父母及家人在这一方面的“矛盾”不断地挑起“纷争”以达成他们的目的。而这种“纷争”会演变成夫妻或者说家人之间的“不和”,有时候明明持正确的意见的父母一方为了家庭的所谓和谐不得不妥协或者沉默,最终葬送了孩子的“未来”。

所以,在规矩制定前,父母及家人应该统一认识,只有形成合力,制定的规矩才有效。

法则五:没有惩戒的规矩,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没有惩戒的规矩,一定是不完整的,更是难以持久的。当孩子犯错以后,一定要让他经历犯错后的痛苦,他(她)才会牢记这次教训,在下一次面对相似的选择时心存畏惧。

当然,惩戒不等于棍棒,更不是父母情绪的发泄。惩戒的方式和方法很多,父母可以探索更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要提醒父母在惩戒时,要执行到底,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撒泼就“中断”,必须严格执行结束。就拿打来说,说打5个屁股,就要狠狠的执行下去,不能多打一个,更不能少打一个,说多少就是多少,说惩戒就得惩戒。有些父母之所以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没有地位,其实是这些父母自己“作”的,缺乏原则和坚持。

父母朋友们,罗马不是一天建立的,规矩不是一天确立的,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用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方式。

本文内容来源于企鹅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