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获得诺奖时,为何会引起争议?原来与丘吉尔身份有关

人气:666更新:2021-10-15 07:47:59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引起争议,因为当年获得这个全球作家都梦寐以求的奖项的人,竟然是英国在任首相丘吉尔,获奖作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之所以引起巨大的争议,原因在于诺奖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丘吉尔获奖突破了至少二条规则,并以“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的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就不免让人费解,诺奖委员会为何突破多项规则,也要授奖给丘吉尔?

丘吉尔做过随军记者,以报道苏丹战争与布尔战争出道的,后来写过不少书籍,主要是以回忆录、随军记录、家族史等为主,文笔不错。二战之前,丘吉尔早已著作等身,比如《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世界危机》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萨伏罗拉》、《伦道夫·丘吉尔传》、《马尔巴罗公爵传》等,但这时的丘吉尔与诺贝尔文学奖丝毫没有联系。不过在二战刚刚结束时,丘吉尔的大名广为人知,不久后就有人提名丘吉尔。此时,丘吉尔没能再次当选首相,没有官身,闲赋在家。

1946年,瑞典文学奖的当时常任秘书霍尔斯陶穆,对初次被提名的丘吉尔做了一份作品研究报告,指出丘吉尔写的《萨伏罗拉》一书毫无文学价值可言,只不过是一本很薄的冒险小说,而在丘吉尔作品中只有《马尔巴罗公爵传》有资格获奖,但仅凭一部作品获得如此大奖必须慎重。

1948年,瑞典文学奖的安伦教授认为《世界危机》一书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另外丘吉尔有杰出的演说能力,称丘吉尔是“我们这一时代历史伟大的画家”,由此认为他有资格获奖。但由于文学奖的“苛刻”要求,最终丘吉尔遗憾地又一次错过诺奖。

丘吉尔闲赋六年,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书中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以及200多幅珍贵史料图片,卷帙繁浩,气势磅礴,文字上具有简洁有力的美感,同时还有政治家成熟睿智和狡诈奸猾,全书记述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当时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而这些历史丘吉尔是参与者,属于丘吉尔自传式书籍。可以说,再高明的历史作家也缺少丘吉尔的身处历史事件中的真实感,也缺乏他的政治洞察力和大局观等,因此丘吉尔写下的这本书的确非同一般,兼具文学与历史的双重意义。

1951年,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出版,受到不少好评。按照诺奖约定俗成的规则,文学奖不颁奖给任何在任的政治领导人,原因既是认为文学与政治不应联系在一起,也是避免文学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实际上1953年,评委会根本无视这一规则,丘吉尔再一次被提名,由学院院士席瓦兹撰写的第三份报告终于获得通过,丘吉尔击败海明威等25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之前,文学奖从未颁发给任何一国的在任当权者,丘吉尔之后至今没有第二个,他以政治领导人的身份获奖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丘吉尔是二战巨头之一,在欧美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加之他的作品水准在线,将文学奖颁发给他也很正常。但丘吉尔是政治人物,迟早会下台,为何不等他下台之后再颁奖,以维护诺奖规则呢?真相无疑耐人寻味。翻阅1953年的历史可见,当年苏联成功研制氢弹,斯大林去世与赫鲁晓夫上台等,这一年苏联发生诸多巨变,而瑞典就在苏联身边。

除了迫不及待的、打破规则的颁奖给丘吉尔之外,还有一件打破规则的事情。

按照诺奖规则,诺奖公布之前一切保密,只会在名单正式公布前的半小时,打电话通知诺奖得主,至今还是如此,其他所有提名者的名单50年后解密。2014年,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五人评委之一贺拉斯·恩格道尔在“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上说过,经过筛选之后,到4月份会提交出一份压缩到20个人的“半长名单”,再次报文学院审批,“这20个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当下的精英,名单会非常保密。如果谁泄密,要判死刑。”也就是说,在流程公布之前,一切关于入选者的信息都不能透露,甚至泄密者会被判处死刑。

但在丘吉尔的身上,这一规则却又被打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公布结果之前,事先特意询问了丘吉尔,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该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并表示会亲自前去领奖,之后公布了获奖者是丘吉尔。

当然,考虑到以前通讯不便,加之丘吉尔是政治人物,对要不要获奖可能有一些政治考量,因此诺奖委员会提前询问似乎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在近代以来,西方一直告诉亚非拉国家“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我们印象中的欧美也是以规则为准绳,但真轮到他们自己时却可以不停地突破规则,甚至还将这种突破视为美谈。

1953年12月10日,诺贝尔先生的周年纪念日,也即诺贝尔奖颁发日,当初许诺到场的丘吉尔因为百慕大一场国际会议而爽约,代领奖项的是他女儿。即便如此,瑞典文学院席瓦兹在颁奖词中还是给予丘吉尔超出规格的评价,让丘吉尔读来可能都要脸红的评语:

“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我们想起恺撒、马库斯甚至拿破仑。丘吉尔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这句话,就比如说“有着李白文才的秦始皇”,评价规格之高让人震惊。席瓦兹认为丘吉尔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唯一一个两者皆具之人,古代超过亚历山大、恺撒大帝、拿破仑等人,近现代超过罗斯福、斯大林等等。我们都知道,过度谦虚就是虚伪,那么过度夸张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喜剧或闹剧。

本文内容来源于企鹅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