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是种病,矫情起来要人命

人气:951更新:2021-10-15 07:46:38

好多人对文艺片无感,原因无外乎文艺片不接地气。所谓的不接地气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不食人间烟火,大家多认为此类文艺片虽然看不懂,实际上却值得深究,甚至去专门研究。另一种则很尴尬,介乎于看懂与看不懂之间的文艺片最尴尬,人们自认为可以看懂,创作者也认为观众可以看懂,实际上当观众开始观看甚至是看完后却似懂非懂。看似讲述了一个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却仅仅是为了凑成一个故事而形成的一个故事,形式大于内涵,空有一个壳子却不扎实。这样的文艺片看似好看,实则难看。

很遗憾,今天要跟大家吐槽一部影片,虽然是披着文艺片的外衣,实际上却距离文艺片十万八千里。有人说他看不懂《蓝天白云》,这部获得了201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的影片可以被归结于文艺片的范畴之内。看不懂是正常,但是当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影片看不懂的时候,尤其是了解到创作者一开始的意图并不是让大家看不懂的时候。这个看不懂就值得深究了。究竟为什么看不懂,究竟为什么会被人看不懂,这样的影片就需要讨论。

《蓝天白云》源于真实事件改编,如果去衡量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们仅仅是通过某一件具体真实的案例去分析,那么这样的故事就会让人觉得尴尬不已。本片恰到好处的表达了观众的这种情绪。一个弑父的女生,一个供养老年痴呆症的女警,两个人在面临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意外的有了共鸣。这样的共鸣成为了串联本片的主旨,然而对观众来说,对于很多想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共鸣却没法产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创作者需要扪心自问。

文艺片就是文艺片,文艺片可以让很多人都看懂,同时觉得高大上,也可以让很多人都不懂,同时觉得高大上,然而本片却成功的避开了这两点。让很多人看不懂,也没有觉得高大上,而是矫揉造作的风格化,这样的风格化不像是一个香港导演的取材真实案例之作,倒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first导演的冲奖“产品”。当然,这里就有点贬低了,如果你真的看了这部影片,就会觉得这样的风格近几年来在内地先锋电影节first影展上是可以获得青睐的。我说的是摄影。

本片的摄影无可挑剔,甚至于本片的构图都是十分讲究的,然而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摄影以及构图是为了迎合一个完整的故事链而生的,甚至于摄影和构图的基本作用就是辅助,从来不是作品的主导核心。那些精于摄影构图的电影本身就有着不俗的故事性作为支撑,且摄影和构图是为了让故事性在连贯的基础上升华,而不是喧宾夺主的成为单独的风景,然而本片做到了。

华美的构图以及不俗的摄影让观众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了转移,然而在本该讲好的故事上,本片可谓是一无是处。一个连贯的故事往往能带给观众们感触一部影片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本片却抹杀了这样的可能性。最终留给观众的是茫然无措。

本片的故事复杂吗?一个弑父情结的案件背后需要发掘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内心,然而本片却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深耕,更多的则是隔靴搔痒,浅尝辄止的进行。一个对于自己的父母极度厌恶的女生,他背后一定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才会痛下杀手,然而本片却找了一个看似有说服力,然而却没有反应这种渐进性的过程的理由。更可笑的是这种理由并没有对于整个作品具有普遍的推进作用,更多的是为了找到理由而给出一个答案作为应付,这一点,创作者不知道尴尬否?

女警产生了共鸣,女警对于一个弑父的凶手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发生在自己面对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身上,而这本该是深耕出来女警故事的时候,创作者突然哑火了,一个没来由或者是理由并不深刻的理由成为了女警故事的收尾,这样的结局显然不能征服观众们的心。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用一种刻板的冷峻的方式来进行,然而在串联故事的时候也是用一种等同于摄影的风格化的手法来呈现,但是很遗憾,这样的塑造手法并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同。

大多数观众们是吃过见过的,我们看过好多优秀的文艺片,我们也能发现败絮其中的糟粕。当然,这样的口吻自然过重,但是无论何时,糊弄观众的人自然不能收获好评,我们需要某种现实意义的作品来解读当下人们的某些观念,但是并不需要风格化的摄影和构图来喧宾夺主一部本该好好讲故事的电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作为串联的基础,任何风格化的个人表达都会蒙上一层失败的阴影,我们不缺好的摄影师,我们缺少的是好的故事,文艺片可以矫情,但矫情从来不是文艺片的核心。

你好,再见

本文内容来源于企鹅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