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矫情,国产文艺片还有多少核心能用?

人气:991更新:2021-10-11 13:33:15

对于国产片来说,对于想要重新崛起的国产片来说,对那些为了国产片寄予厚望的观众来说,突围之战往往寄托在艺术片。国产艺术片受欧洲文艺片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但话又说回来,全世界的艺术片大都有着共通的属性可以探究。阴郁,小众,且用一种看不清,想不明的方式来展现核心主旨,这些都是艺术片的共同属性,而国产艺术片在这些属性的路上某些时候选择了一路狂奔。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

《郁川浮游》是一部你想不明白的电影,为什么想不明白,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创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定位。一个石匠因为尘肺病回乡。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给母亲迁坟。然而当这件事情做了之后,石匠不禁想起了母亲因何而故,在故乡期间,往事不断地被回味,一幕幕现实也在上演。一切的一切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时间溜走,所有的故事都留不住了。

这是一部文艺片,而且是一部风格鲜明的文艺片,说到风格,很多开始涉足文艺片的导演都会用一种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来为观众们展现故事。虽然故事大多时候短小强悍,然而更多的时候展现故事的创作者却习惯用一种方式,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方式来为大家讲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几何?很多。

《郁川浮游》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看似非常明白,然而当所有的故事串连起来之后,却让观众们感觉摸不着头脑。创作者自然会陷入到自己孤芳自赏之中,然而对观众来说,这可能会是一场灾难。创作者不喜欢某种讲述故事的方式,而这种不习惯恰恰是观众们所熟悉的,所以说,本片的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有隔阂。

《郁川浮游》讲了好几个点,然而却在串联上出了问题。如果以主人公的视角去看,我们能看到什么?主人公回乡,回乡的原因在于自己时日不多,尘肺病是一种尴尬的病症,对于国内很多人而言,这无疑是判处了死刑。心怀沉痛病情的主人公回到了故乡之后,他究竟要面对怎样的人生考验,在种种磨难面前,这种患病后的心情该如何展现,这是作者想要告诉给大家的第一个核心主旨,关爱尘肺病,或者是开始关注某一个被忽略过的群体。

主人公回乡,母亲的经历就如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唯一能让自己心灵得到安慰的,就是默默的去做一些事情,去给母亲立一个碑,默默的做着自己能想到的任何事情。这是一种对于母亲由来已久的亏欠所带来的忏悔。

对于自己的亲兄弟来说,不管是之前发生了什么,在弥留之际的他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和解,跟自己的兄弟和解,与自己的过去开脱,与自己的未来告别。以及与自己的仇人相见。两眼通红的场面并没有发生,甚至于他叫停了所有想要助人的人。刺激的场面转而被平淡所替代,一切都过去了,再提及这些恩怨,对于一个将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个核心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主人公的妻子跟自己离婚了,主人公的兄弟跟自己不睦,朋友依旧是朋友,不过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即使是仇人,主人公也不愿意用复仇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生活还在继续,所有人都在继续,不过很多之前与自己有交集的人,此时此刻都失去了联系,没有人愿意将往事重提,也没有人愿意从某一件事情中彻底的走出去。因此,一切都变得非常拧巴,主人公想要从中找到一些什么,最终却发现无从下手。

千岛湖的起源以及时代变迁对于人们的影响在本片中潜移默化的出现,然而这种潜移默化却完全没有成为主导影片前进的动力,大多数时候,这些元素与本片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这就是问题所在。很多时候我们有所期待,我们对于一部影片尤其是文艺片的期待,都是需要创作者从中有所表达的。本片的表达分为了好几个方面,然而这好几个方面都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这些独立的个体如何通过主人公这个悲剧人物很好的串联在一起,这就是考验创作者创作初衷的关键,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点,那么再优秀的影片,充其量也会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片段,然而电影需要的是连贯。

国内文艺片导演很习惯与自我表达,然而却总是忽略故事的连贯性,即使是晦涩难懂的高深的文艺片也应该有一个主旨进行串联,否则再优秀的片段也只能是片段,精致的五官缺根线,这就尴尬了。

你好,再见

本文内容来源于企鹅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