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归乡路,未来九故事

人气:146更新:2021-09-25 23:15:14

感谢利维坦,给我机会推荐自己的图文小说集《月球上的父亲》,全书收录了四十四篇小说和八十六张插画,约有三分之一内容是带有科幻色彩的未来异想,另三分之二则无法归类,介于奇幻和寓言之间。 

我想通过节选的方式,大致介绍书中的九个更接近未来,或者说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故事。 

装帧设计:敬人工作室 吕旻

1,在《记忆》中,人类不再拥有真实的幼年期,而是共享一段集体记忆。

他出生在已经失去年份记载的未来,地球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集体记忆被制作成针剂,注入到每个新生儿的体内,十四岁前他沉睡在太空舱,渡过漫长的星际旅行,活在一段被精心编写的虚拟童年里。(——《记忆》节选) 

这种设计的意义在于,构建一种消融隔阂的母体文明。

每个幼儿都被赋予了相同的成长环境,甚至大致相同的经历,感受自然因人而异,会有微妙的差别,人们仍然奇异地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性格。文明看似被收拢到极其狭隘的一点,不再进化也不再过时,个体之间的感触共鸣却令这种狭隘成为宽泛,因为境遇完全相同,个体间的微小差异被放大,却可以轻易叠加彼此的感悟,如同具有了共同意识的母体,以有限的方式趋近了无限。 

长达十四年的梦境中,他住在简陋的集体宿舍楼,每栋楼的拐角有公共的洗漱间,过道里搭建着形色各异的厨灶。每到黄昏时分,楼下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下班回家的人们大声的招呼彼此,邻居们在楼前踹下自行车的撑脚,拎着刚才放在车篮里或挂在车把上的食材回家,张罗晚饭。(——《记忆》节选) 

2,在《名字》中,整容已经过时了,人类具有了可以自由改变基因的能力。

人们在短短几小时里,就可以变成另一副天马行空的长相,性格乃至人格也都失去了意义,改变基因会摧毁一切固有的内在,与其说灵魂从一个躯壳跳往另一个躯壳,不如说每个新的躯壳都生成了新的灵魂。(——《名字》节选) 

一段人格随着躯体改变而消失,就像沉入水底潜游的乌龟一样,当它再次浮出水面呼吸时,是另一个躯体凑巧令它重现。(——《名字》节选) 

样貌和性格都已经不再确定,真正确定的居然是:名字。

亿万个自我被研磨成了碎末,被穿行于时空的无数意识带走,如同搭乘列车的旅客,最终列车的每个交汇站点成为相对确定的人格,被标志以名字。在这个时代,名字比人更加确定,人是不断变化的,如同经历了重重机关的弹珠,不清楚它将落至何处,但每个落槽本身却是恒定的,名字意味着的一切是恒定的。(——《名字》节选) 

3,在《体验》中,人类长达一个世纪的地外探索一无所获。

文明逐渐向精神面倾斜,地球被视为人类唯一的物质基点,造物主(设计师)开发的唯一有效地图。人们不再将注意力转向似乎仅仅作为背景存在的虚无太空。渴望摆脱重力束缚的二十世纪人设想的未来世界是这样的:空中轨道密布、飞行器漫天飞舞的城市,或者一去千年的宇宙旅行。然而人类渐渐偏向自我,真正在两百多年里获得长足发展的是 基因技术 和虚拟技术,肉身仍然被束缚在地面,精神却可以在无限广袤的世界遨游,以另一种方式穷尽宇宙。(——《体验》节选) 

人们转而迷恋一种全新的交互技术:微体验。

微体验的革命性进展在于,可以令人们在随身携带的、曾冠名为手机的即时通信器里,分享片刻的体验,或可理解为二十一世纪微信短视频的升级版,一段真实的遍及全身的神经元体验分享,点击者可以真切体验发布者的一切感受。 

在海滨度假的人们不再限于分享一段像素不高的取景视频,而是通过开放权限上传所有感受:除了目力所及的海滨全景,耳边的环绕立体声,阳光真切地炙烤着全身,发布者把手背凑近鼻尖,让每个点击者都嗅到一股晒久了的腥甜,脚底是潮湿松软的沙滩,趾间不断挤入的颗粒感,被一次次漫过脚踝的潮水洗净,海风拂过,毛孔舒张,凉意星星点点落在滚烫的皮肤上,连那种疲惫被释放后的全身酥麻都复现了—成年人仿佛少年那样感到体内骨骼正在爆节生长。上班族怀着羡慕点开这个微体验,就经历了一段十七秒的短促假期。(——《体验》节选) 

世界逐渐虚拟化,在人类摆脱秩序束缚,进入狂热于极限体验的末法时代之前,一个细节是演员不存在了。 

实际上演员这个职业确实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对逼真的虚拟体验来说,演技就像一块纸糊的蛋糕,充满着太容易被识破的细节,很快就遭到废黜了,现今的电影大多是虚拟偶像的仿真表演。(——《体验》节选) 

4,在《 雪国 》中,国家鼓励国民足不出户,甚至父母和子女都不再相见,当主角终于踏上归途,这归途还存在吗? 

s步入归途时已经六十五岁,他所在的城市离家乡不远,却不常回家,一年难得一两趟,最初是在每年春节时,后来有了完美的借口,为了减少公共设施的投入,国家通过一项法律额外保障了人们待在家里的权利,足不出户成为领取高额福利的条件。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他每个季度打一个视讯电话回家,通知父母自己往他们的户头又汇了一笔钱,这笔钱父母并不需要,只是作为一种必要的亲情仪式,在整个国家被广泛认可。公共交通大多已经停摆,几百公里的路程他付出了很多,早年每天几十趟的高铁,如今每周只有两次,列车上的人并不如想象那么多,稀稀拉拉,每个人的前后左右都隔着至少一个座位。 

不出门他还不知道天气如此糟糕,大雪遮蔽了天日,室外分不清白昼和夜晚,因为光源主要来自路灯照在雪地上的反射。从车站出来时,他伸手接住几片雪花,和年轻时的记忆不同,雪有点暖,轻轻搓动之后化成了碎末,保持着颗粒状,只有一点点潮。(——《雪国》节选) 

5,在《征兆》中,“我”反复在街角遇见一个鸟头怪人,最终领悟到这是未来的征兆。 

世界在很久以前就开始酝酿变化,而我则错过了这一重要的警示,对人类的现状负有隐秘却不可推卸的责任。(——《征兆》节选) 

6,在《地心深处》中,人类进入地心生活,女孩为女孩在地表收集到一束彩虹。 

女孩望着这非同一般的造物,喃喃自语:彩虹。蓝海星的地表被砂土覆盖,三分之二的海洋蒸发殆尽,下雨的日子都不多见了,更不用说彩虹。她的女伴有些得意:我本想为你收拢一盒晨曦或晚霞,尽管那也是地底难得一见的珍景,却还是太过平常,所以我在两百多个夏日里时刻留心,终于为你采集到,由横贯大半个天空压缩成这么小的一束。(——《地心深处》节选) 

7,在《父亲》中,月球大开采时代,父亲和母亲作为第一代技术移民前往月球,并在月球上生下了我。 

我的童年是和一家七口人挤在6平方米的屋子里度过的,父亲说,城市里人满为患,密集楼群的住宅区只分享一小片天空,从自家厨房窗户伸出手,甚至能够到邻居家的盐罐,每天出门都要在人潮中奋力扑腾,在地铁和空铁上挤到双脚腾空,偶尔节假日,全家去市中心的免费公园散步,走累了甚至找不到地方坐下,人们的手臂比灌木上的枝条都多。 

而在月球,你拥有二十亩土地,和群居者难以企及的宁静,这是我小时候不敢奢望的生活。父亲每次都这样总结:你能看到比大海更辽阔的宇宙。然而这里什么都没有,我每天无所事事,游荡在千篇一律的月球表面,被 移民 打磨抛光后,它像一枚银色的高尔夫球。(——《父亲》节选) 

8,在《月球深处》中,父亲对月球的狂热令家庭陷入了困境,最终,悲剧无法避免地发生了。 

那是在我的童年,恰逢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萧条期,人类染指太空的宏伟愿景遭遇了巨大的挫败,月球矿业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两百多个大型矿坑和一万多个小型矿坑,并非一无所获,但得不偿失,随着大批移民撤离,月球上只留下了区区几十户人家,其中就有我们一家三口。是的,我出生在月球,几乎整个童年都在这里度过,作为初期移民的福利,我天然拥有地球和月球的双重星籍,它并不像火星的星籍那么可笑,但对我的意义,也就仅限于现在,无需再多申请一份旅行专用的月球护照吧。(——《月球深处》节选) 

当月球上只剩下我们一家人,回归地球也成为不可能。

然而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可避免地更糟糕了,第二波归潮让月球移民只剩下了屈指可数的几户,就连最顽强的矿工和矿业公司留守的观察员都回归地球了,可父亲却逆流而上,更加狂热,将全部资产投入了购买月球土地上。当移民再回来时,我们就是月球最大的地主了,他对母亲这样说着,因为兴奋,眼里映照出霓光,就像着了火一样。事实证明父亲是对的,然而当等待超越了人生的尺度,这正确也就失去了价值。(——《月球深处》节选) 

如今,回归地球已经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然而那将意味着我们一无所有,父亲的眼中布满血丝,没日没夜地待在矿坑里,有时几天都不回来,不知捣鼓着些什么,我猜他连睡眠都在月坑深处的矿车里将就了,偶尔回家,就是在电脑上撰写提交给政府的长篇报告。他越来越憔悴,却始终保有与形貌不符的亢奋,我感到他像一张绷得越来越紧的弓,在积蓄着足以从月球射到地球的力量,这根箭是注定无法射出的,因为弓一定会被拉断。(——《月球深处》节选) 

9,在《夜航》中,距离月球故事已经不知过了多少年,人类文明进入了可以自由位移的时代,正如那古老的诡辩术中曾说,射出的箭矢是不动的。 

假设殖民月球的s要回到地球的家,只需要移动整个宇宙,这正是空间之力的奥义:宇宙之外是没有相对方位的,因此和人们想象的不同,在宇宙中移动一个物体需要消耗能量,但精确地摇晃整个宇宙,反而不消耗任何能量。当空间之力启动的瞬间,仿佛一只无形的巨手握住筛子罐,被固定的空间像筛子一样被摇晃,落到指定的新平面上。 

s从月球到地球只需要短短的十分钟,这是考虑到他身体所在的1立方米空间的稳定性(保证筛子不会被撞碎)。短短一瞬,月球上的山丘和坑洞就成了巨型发光球体上密密麻麻的针脚,他看到地球仿佛丝绒织成的表面,随着潮汐,鳞光闪闪的水纹,一大片边缘微微荡漾的植被,褪去后是棱角逐渐清晰的山峦。仿佛在空中停留了一小会儿,他悠然荡漾在月亮和月亮在海面的投影之间,再然后眼前一花,身边熟悉的家具好像平地长出来一样,他抵达了自己的住处。(——《夜航》节选) 

以上九故事,每个都有截然不同的脑洞设定,对书感兴趣的,可以在各种渠道搜索《月球上的父亲》,淘宝当当京东以及孔夫子多抓鱼均有出售。 

最后,我与ROLLING HOUSE合作制作了限量(签数100)的丝网版画,画芯尺寸30X30cm,中秋特款售价420元,同时赠送《月球上的父亲》 

丝网版画:夜航,地月之间的旅人 

图:丝网比数码更鲜亮,月色更宜人 

图:签数100,编号随机发送 

本期福利

(截止明天中午十二点)。

届时请在评论区留下电话和地址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09-2020